你的位置:一分3块彩票怎么玩 > 新闻动态 > 不要把自己的经验免费分享给别人,大家都喜欢免费的东西,但对免费东西,往往不会珍惜,甚至会觉得理所当然

新闻动态

不要把自己的经验免费分享给别人,大家都喜欢免费的东西,但对免费东西,往往不会珍惜,甚至会觉得理所当然

2025-10-08 12:23    点击次数:162

这是我原创的第998篇文章

好为人师,真的是一种病!

因为你一旦把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掏心掏肺地说出来,对方当下可能会礼貌地点头,说声“谢谢”,可事后呢?生活照旧,不会因为你的建议而有半点改变。

这已经算好的了。

更糟糕的是,有的人不仅不会行动,反而还挑剔你,说你方法不对、考虑不周。我以前做过很多次免费的咨询,结果大部分都像石沉大海,连一句简单的反馈或者“谢谢”都收不到。

昨天刷小红书的时候,更扎心。看到一个博主说,她分享了详细的起号方法,对方照着执行了,还真做起来了,执行力很强。但事后,不仅没一句感谢,连交流的热情都消失了,微信上都变得冷淡。

图片

1、有些人未必是来解决问题的,只想吐槽情绪。

吐槽不等于抱怨,他们可能看起来提问得很理性,但本质上是在释放情绪。拿到一个答案,他们心里舒坦了,情绪得到安放,就结束了。

后续行动?不存在的。你不过是一个情绪垃圾桶,用完就扔,下次有需要再来找你。

感恩?别想太多。

人性就是这样。就像国家从来不会指望“对民众好”来换感化,而是靠规则和威慑维持秩序。

2、免费分享,就是单方付出

免费的东西,你会珍惜吗?可能会有极少数人会,但那是逆人性的。大多数人得到不费力、不付出的东西,哪怕价值很高,也不会放在心上。

比如你去报名了一个课程,只花了10块钱,7天的课程,你会认真听完每一节课吗,可能第一课就不会听下去了。

但如果花了10万呢?大概从第1天到第7天都会认认真真去听,去做笔记,去记知识点。

凡事,都不要反人性。

每个都没办法逃脱这一点。

你免费分享给别人,就不能指望按照你的建议去执行,

而当他们没有行动起来的时候,责任往往会甩回到你身上:你的建议不够好,这里不对,那里不行,这个条件不具备,那个环境不合适……反正错的不是他,就是你的问题。

只要对方付出了,才能正视这些建议。

3、付费,才需要对结果负责。

真正的建议,是要付费的。因为只有付费,才意味着双方都要对结果负责。

免费的建议是什么?你随口一问,我随口一说。说得再多,也只是情绪安慰剂,根本解决不了问题。最后还是回到前面那一点——给了你一个情绪出口,仅此而已。

如果真要给到靠谱的建议,本质上是一件很严肃的事。它需要全面了解你:你的性格、过往经历、内在动力、人际环境……所有这些信息缺一不可。

然后还得谨慎分析、结合实际,才能提出真正能落地、能带来改变的方案。可你想想,这样的付出,怎么可能是免费的?

4、真正高价值的人,是不会吝啬付费学习的

对高价值的人来说,时间的单价远高于钱。免费信息到处都是,可信息不是方案,方案也不是结果。

自己摸索,省下的是小钱,亏掉的是大把机会成本;而付费,本质上是在买确定性和压缩试错周期。

当结果值钱、时间稀缺,吝啬的不是钱,而是拖延。

而且,他们知道,付费能建立一段对结果负责的关系。免费获取的信息,你和对方都没有义务,情绪一散就结束了;付费之后,双方会自然进入契约心态——你会把问题描述清楚、把作业认真做完,对方也要把路径讲透、把反馈给到位。

这种“互相对结果负责”的张力,才会把事情推着往前走。

高价值的人懂这个逻辑,所以他们不买“热闹”,只为闭环买单。

5、免费的内容也不是一无是处,它有它的价值。

免费的信息可以用来判断方向,但真正完成“从知道到做到”的跨越,靠的是结构化的方法、持续的反馈、针对你的场景的微调,这些都需要别人投入时间和责任。而时间和责任,必然要通过付费来锁定。

能不能把不确定性变小、把动作变快、把结果变实。这才是付费的价值。有两个同行同时想做同一赛道。一个人每天收藏免费干货、建了十几个资料夹,三周后连第一个成型的选题都还在犹豫;另一个人直接花钱约了三次一对一,第一周定位,第二周产出,第三周复盘,第一条内容就拿到了清晰的数据回路。从外面看,好像只是花了几千块;从里面看,他买到的是节奏感、是被监督的执行、是针对性的纠偏。当你把这三件事买到手,后面的增长几乎是必然事件。6、学会筛选人群有段时间,我几乎把自己活成客服。有人半夜十一点发微信,“能不能看看文章?”、我回了两句,他立刻追问:“那我应该怎么做?”我把逻辑讲清,他说:“嗯嗯我再想想。”第二天又来一遍。那一刻我意识到——我们改变不了任何人,但可以决定谁进入我们的时间表。想让业务顺畅、生活少点糟心,唯一的办法是:筛选人,筛选客户,把无法正视价值的人请出去。无法正视价值,一是体现在不愿意花钱上,二是体现在不愿意执行上。对的人,会先把问题说清楚:现在处于什么阶段,试过什么方法,卡在哪个环节,能投入什么资源,想要多久见到什么样的指标。他在跟你合作之前,已经开始自我负责了;你给他的建议,会落地,会闭环。错的人,只想省事儿:你告诉他答案,他再告诉你“再看看”,最后告诉你“你这也太贵了”。你永远劝不动一个不打算行动的人,唯一能做的是别让他占用你为“会行动的人”准备的位置。我后来学会给关系设置“门”。不是把门关上,而是让对的人走进来。让对方用十分钟写明目标、限制、过往尝试、可投入的时间金钱、可接受的节奏。十分钟都不愿意花的人,基本不会愿意花十天做执行。做高价值服务,一定要做好前期的筛选。把“随便问问”的流量挡在门外,把“准备认真干的人”迎进来。

写文章也是如此,适当提高阅读门槛,用一些抽象的概念、名词,目的是做人群筛选。

能跟上这些词的人,大概率也能跟上你的方法;看不懂但愿意查、愿意练的人,是值得投入的读者;只想被哄一哄的人,会自动退出。这比刻意迎合更高效,也更诚实。

久而久之,你的客户池子会越来越清澈,你的评论区也会越来越干净。你会发现,真正的生意,从来不是人越多越好,而是对的人越来越密集。

别害怕失去“潜在客户”,你失去的只是潜在的消耗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